在燕郊看一个二手房时,电梯里还遇到一个穿彩衣的大姐,和我们居然是相关者。十年前,燕郊半城的人是看我们的媒体广告来买的房。记得当时北京工薪阶层普遍房焦虑,讨论要不要做房奴。而五环外的房子再便宜没人去买。我们推出一个概念,叫【中国式居住】:520模式,就是在郊区五环外买一个房子,父母来住,小孩在城里租房5天住城里,周末2天回郊区和父母团聚,520的0是团圆的意思,有亲情的中国人居模式。这个概念当时最大的受益者是燕郊,所以当年燕郊的房子80%是在我们媒体上投广告卖掉的。我遇到的这位就是中国式居住的实践者。她是保定的,她小孩在北京上的大学,自然就留在北京工作,她就在这买了套房,小孩周末可以回来,吃她做的饭菜。虽然她说了儿子快一个月没回来了,但是那种随时可以回来,随时可以见到的感觉,还是得到了满足,这个就值。现在的问题是,如果满城尽是退休的家长,这个城市的发展后劲还有吗?同样会影响到房价。作为一个城市的经营者,燕郊需要有些行动。所以我觉得燕郊特别需要一个标志性动作。第一个行动,我觉得是这个地方要由北京代管,或者北京和三河共管。参照深汕合作区的模式。不然它的格局就是三河县的一个小镇。看他们年终总结,知道你们管摩托车是可以的,比北京更能管得好,但是管理内涵要升级,要运营城市。
当然北京的管理水平也有限,回龙观管理得很土,我们可以去上海找个镇长,或者全球招聘。第二个要让真正的地产商进去一两家,带动下,城市的规划水平和建设水平要上一个台阶。这么个典型的大北方建房子还搞什么“夏威夷”,“湾仔”的概念,挺吓人的。就像课堂里上课,有个穿泳装的坐那,没违反课堂纪律不错,反正挺挑战认知的。第三,作为一个未来的北京承载小白领的地方,它理应有很多的活力,这里面要加的因素很多,随便瞎说一下:加美:给中戏、舞蹈学院家长提供免费宿舍,空姐买房补贴10万,电影学院的买房补贴20万。一个亿补下去,来1000美女,周末在街上晃,那是什么地方?刘强东周末都来。
加点文化:请文化名人代言。代言不行,拉来做镇长。莫言不行,就姜文,有魄力,不一定干不好,说不定比施瓦辛格强。
加智力:院士太有钱,送房子都不会要了,咱送全国理科状元吧。比如搞个状元之家,每年一次大聚会,把这个高智商的朋友圈放在这。直到他们工作还想来,沉淀文化符号,并和中学教育结合,一下子就提升本地教育位格。有了学区,就有了正常居住,就有了想要的人气。
加时尚符号:宣传部改为策展部,办高冷的展览,反正也是冷,不如高冷到底。比如科技美学展,没人敢搞,收不回来成本,咱不怕,当成是品牌宣传。请著名公关公司来系统包装,就像当年深圳盐田区请世联和我做“蓝色盐田”的整体包装一样,非常成功。
加钱:问中央要,你叫我个小镇青年跟城里大哥大一样穿衣打扮,搞规划一体化,你不给钱咋行?另一方面,开展自救,实现北京人的转移消费。周末逢集,每个周末都有展览,大甩卖。周六京东节,周日天猫节,成为一个长期的节目,北京人来淘便宜货。
关键还是要有产业,要引进一两家像样的科技企业,目前中兴通讯是最大的吧,用好他们,以他们为种子,孵化,把人带进去,给最好的条件。目前这块太弱,看了高新座谈会,差点意思。

连个戴眼镜的都没有,像啥子高科技企业
我觉得你们可以去考察东京的立川,也是一个坐地铁40分钟的郊区小镇,如何成为一个有文化符号的年轻人爱去的地方。总之,燕郊在不可避免地融入北京,但需要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,地铁是,还不是,也看北京有没有胸怀,让燕郊越过潮白河,和宋庄连通,把文化注入,形成一个燕宋文化生活板块。刚好也去掉燕郊目前的燕赵文化定位。不要再搞什么燕赵慷慨悲歌,要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元气。顺便把燕郊的名字改了,叫京郊,京郊特别市,下辖燕郊、宋庄两区。…………说滑脱了,回顾下,我们为什么要说燕郊,因为燕郊近来发生一个大事,就是京平线的规划出现了变化。对了,人家是京平线,北京到平谷,我们这样是不是太喧宾夺主了,说了半天燕郊。好吧,主角上场:
京平线的开通,让平谷人终于扬眉吐气了!平谷终于不再是北京的远郊了,而是,河北省三河县燕郊的远郊!
看图,你没法不同意。于是燕郊的房价我们也可以大概算出合理均价了: